发布时间:2012年08月31日 15:44进入复兴论坛来源:中国新闻网手机看视频
今后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是依靠办好农业生产合作社;逐步扩大再生产则是发展农业生产,争取五年左右时间赶上或者超过当地上中农的生产水平,真正巩固合作社的基本关键。今年9月间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着重讨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各地就此交流了经验,一般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因地制宜、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减轻或消灭水旱灾害,并添置相应的提水排水工具,这是保证农业生产发展的命脉。
(三)在兴修水利、增积肥料的基础上,实行耕作制度的改革,如旱改水,单改双,坡地改梯田等,这是几年来各地农业增产的有效措施。
(四)向山上发展,造林植树,发展油料作物,纤维作物和果树等,这样,一方面能够绿化山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一方面又能扩大合作社的长期收入。
(五)农产品加工业,国家尽可能交给合作社经营。这样,一方面能够增加合作社的副业收入,将油饼等作为肥料饲料;另一方面国家可以减少原料副产品长途调运的损失。为此,农业社要逐步购买加工设备和副业设备。
(六)发展畜牧业及相应的基本建设。农牧业是互相支援而又互相依存的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
第二,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合作社自力更生,靠社员辛勤劳动。办法是:在保证社员逐年增加收入的基础上逐年扩大公积金,可以考虑修改社章有关规定,由各地各社看情况办理,可以超过5%—8%的规定,丰收年景,特别是经济作物区可以达到12%以上,这样能增加积累,又能够大大减少暴发户,避免浪费,并补歉收年的不足。此外,国家在基建投资中应拨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农林水利基本建设,如兴修必要的大中型水利工程、拨一定的造林经费、建立拖拉机站抽水机站等,以支援农林业生产。这是扩大再生产,促进农林业生产更快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动员社员适当地多出基建劳动日,这是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出路。有些地方可按每个社员每年抽10%左右的工作日。如以全国全劳力二亿人计算,每年每人出工十天就是二十亿个工作日,如果每人出工二十天就是四十亿个工作日,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力量。
(一)最好是当年分红,这更可以发挥社员的劳动积极性,避免劳力浪费,但分值要低一些,要向社员讲清楚。
第四,要做好生产管理工作,使能充分发挥社员的劳动积极性,既能增加出勤率,提高劳动效能,又能把辅助劳力都使用上,劳动创造价值,这是做好当年生产和扩大基本建设的基本关键。我们过去对这个工作没做好,许多地方劳动效能不高,窝工浪费,去冬今春以来各地创造了比较适合于农业生产分散性,野外作业、手工操作等特点的生产管理制度,即是统一经营、分级管理、明确分工、个人负责制度。具体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实行三包制。即包工、包产、包财务,这是固定社与队关系的一种最好办法。社将土地、耕畜、农具、肥料、种籽等交给生产队负责管理,在报酬上究竟是做多少工,记多少工,还是包工制?在农作物收获上是产多少交多少,还是包产制?在财务开支上是用多少报多少,还是包财务制度?显然三包制是比较少弊端,少争吵,从而也是比较进步的制度。
(二)实行两个指标,超产提成,减产扣分制度。这使队与社关系进一步合理化。过去各地也有包工包产制,但包产指标与计划指标多是一个指标,队员看到完成计划指标把握不大,就能完成也超产不大,提成不多,因此积极性往往不高。现在改为两个指标,计划指标略高于实际产量,而包产指标则略低于实际产量,使包产的队有产可超,有成可提,这是鼓励队员积极性的有效办法,只要队员积极性高,超了产,队员好,社也好,国家也好,这是有利无害的,当然包产指标太低也不好。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减了产,适当加以处分也是必要的。
(三)“工包到组,组包片”。这是固定队与组关系的一种办法。生产队把某一片地的季节农活交给组去经营,是采取评工记分的老办法,还是按片按季节农活包工好呢?显然包片包工制,是比较进步的,这样就可以避免队长“临时派工”、临时“调兵遣将”,浪费时间的毛病。
(四)“田间零活包到户”。这是固定组与组员关系的办法之一。过去是每日评工记分,既浪费时间,又容易争吵。现在改为“按田定额,包工到户”,把一般田间零活的工分都事先评定好,包给户去做,这样全劳力、半劳力、辅助劳力都可以用上,早晚做,白天做都可以,横直从数量上、质量上保证按季节做完活,就可得工分。这样明确分工,个人负责,又可以避免耕作粗糙的现象。
(五)“大活集体干,小活分开干”。过去不少社干部误解集体劳动,“敲钟集合,等齐下地”,“干活一窝蜂”“班、排进攻”,劳力浪费的现象很严重,实行这种办法,就可以把它克服过来。主要农活必须集体干,有些活可以由各户分散去干,就是集体干的活,也要分块、分地段、划清界限,彼此分头进行,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现在看来,这些管理制度是适合于当前农业生产的特点的。全国多数社已推行,但尚有部分社未推行,或推行得不好。希望各地党委根据中央指示和各地情况,大力推行。这是提高劳动效能,发挥社员劳动积极性,搞好农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根本环节。
(一)大大减少脱产干部,减少工分补贴,我们提议改变社章1.5%—2%的规定,改为不超过1%。照目前情况看来,这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抗战时期中央规定敌后根据地的脱产人员不超过当地总人口的3%。现在农业社脱产半脱产干部的补贴工分不超过1%。是完全应该的,北京三个国营农场的脱产干部可以减少到1.2%—1.3%,合作社更可能做到。
(二)管理费用也应大大节省,可以改变社章中1.5%的规定,公益金应多用于解决五保户和贫困户,文化教育在目前时期应尽量少用公益金。
第六,必须提倡自力更生政策,不要依赖国家。江苏的“四自给”很好,即:资金、种子、肥料、原料自给,这样就可以做到“肥水不落别人田”,减少向社外贷款,就可以减少利息支出。
第七,基本建设要有长期规划。进行这样的规划要与四十条纲要结合起来,开始粗一些,以后慢慢具体化。
为了大量发展农业生产,中央决定大量发展化学肥料。这个方针是完全正确的。这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一个重要措施。但实现这个方针,还须要相当长的时间,即使在十年内实现了生产一千五百万吨化肥的计划以后,也还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还必须重视养猪积肥。在目前则更应以养猪积肥、发展绿肥为主。据农业部统计,全国圈存生猪去年年底是九千七百八十多万头,今年3月降到八千多万头,到今年8月底已发展到一万一千八百万头。照现在情况来看,到今年年底超过一亿二千万头是不成问题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拟争取发展到二亿五千万头,第三个五年计划应争取发展到五亿头。如果这个计划实现,将有四个好处:
第一,可以促进农业增产。据科学家计算,一头猪年可产粪肥四十担,其中含纯氮量千分之四至五,可以被农作物吸收的部分相当于六十斤硫酸铵所含的纯铵量,那么二亿五千万头猪就等于七百五十万吨化肥,台果一斤化肥可增产粮食三斤至五斤,那么一头猪的粪肥可以增产粮食一百八十斤至三百斤,二亿五千万头猪就可以增产粮食四百五十亿斤至七百五十亿斤,把它打个七折,也可增产三百一十五亿斤至五百二十亿斤。由此可见,一头猪就等于一个小的化肥工厂,它天天在制造肥料。猪粪中不仅有氮肥,而且还含有磷肥、钾肥的因素,猪肥是有机肥料,有改良土壤结构和保持水分的作用。化肥是无机肥料,必须和有机肥混合施用,才能避免土壤恶化的后果。从这方面来看,养猪积肥永远是我们农业增产的重要方向。
第二,能增加肉食供应。如果第二个五年计划能达到二亿五千万头猪,每头猪平均以一百斤肉计算,即有二百五十亿斤肉,其中以三千万头出口,二亿二千万头猪作为国内供应,那时候人口以七亿二千万计算,那么每人每年可吃肉三十斤,每月可吃二斤半,再加上牛、羊、鸡、鸭、鹅、兔等,每人每年将可吃肉四十斤,每月每人可吃三斤多,这对城乡的肉食供应将可以大大缓和下来。
第三,可以大大增加国家收入。每头猪平均以收屠宰税六元计算,那么二亿五千万头猪便可增加税收十五亿元,再加上生猪收购利润几亿元,可达二十亿元以上。三千万头猪和猪鬃出口,所得外汇更是可观。出口二千万头猪,即一百万吨猪肉,可以换回五百万吨钢,即相等于我们现在全部产钢收入。可见这个数目是不小的。
第四,可以增加合作社和社员的收入。照现在各地农民养猪计算,养一头猪并粪价收入可以获利二十元左右,那么二亿五千万头猪就可获利五十亿元,这对合作社和社员是一笔大收入,无疑地这将大大促进合作社的巩固。
第一,是生猪收购价提高得更合理一些,猪粪价也适当提高了,有些社猪粪还用现金收购,因此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大为提高了。
第二,是贯彻了中央关于私有、私养、公助为主集体饲养为辅的方针。现在的猪90%以上是农民私养的,合作社和国家在猪源、防疫、贷款上加以帮助,证明这样的方针,在目前条件下是一个正确的方针。
第三,饲料问题得到了适当解决。据这次重点县重点社座谈会上反映,猪的粗饲料很多,各地都有青饲料,如猪草、薯叶、浮萍、水浮莲、东洋草、苜蓿、紫云英等,各地都可大量发展。猪的精饲料则用米糠、麦麸、碎米、剩余饭菜等,国家再加上一部分粮食供应,特别是适当的留下自留地和合理使用自留地,更为猪饲料找到了出路。(⑵⑶)
我们要在第二个五年发展二点五亿头猪是不是可能呢?照半年来事实和我们的具体条件来看,应该肯定是可能的,理由是:
第一,我国农民(除一部分少数民族禁养地区外)一般都有养猪的习惯和经验,原来没有养过猪的,要学也并不很难,养猪二点五亿头,平均每户只养二头猪,这是完全有把握的。
第二,各地都可找到大量粗饲料,并有一部分精饲料,如糠麸、残饭,烂菜、刷锅水等,国家再加以小量粮食、糠麸、豆饼等支援,养猪饲料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第四,养猪的基本建设只是盖猪圈、购置喂猪糟桶等,有十元左右便可置备,用不着很大投资,如果说发展七百万吨化肥要投资七十亿,那么发展二点五亿头猪,所要增添的基建费只花十亿元左右便足够了。这方面合作社和社员可以自己解决,只对少数贫困户由国家放一部分低利贷款便够了。
第五,猪仔各专县一般都可以自己繁殖,将来可以进一步做到各社养公猪母猪,自己繁殖。
第六,防疫问题,包括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在技术上目前已可以解决。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内打算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消灭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等传染病。现只要求多拨上海厂四十六吨钢制成七台冷冻器,就可以大量制造疫苗,供应各地防疫之用,这种疫苗一针成本只要一分多钱,给猪打一针收费不多,便可保证猪不发瘟,各地农民对此非常欢迎。
根据以上六个条件,说明第二个五年计划全国发展到二点五亿头猪是完全可能的,甚至有可能超过。这是一个对国家、合作社、社员个人都有大利而无一害的生产事业。
虽然可能性很大,但现在却有另一个新情况,即是不少地方程度不同地发生了限制发展养猪的现象,有些地方在社会主义教育中不适当地批评养猪户养猪多浪费粮食(浪费当然是错误的,应该批评),其实猪并不与人争食,猪积肥所增产的粮食比它吃的还多。有些地方则说养猪会促成社员的资本主义思想,因此限制社员养猪头数,如一户只准养一头猪或二头猪;有些地方则强将社员自养母猪折价入社。从而造成最近某些地方纷纷卖小猪、杀克郎猪、杀母猪、猪价下跌等不正常现象。这种现象如不及时克服,对猪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我认为这种作法是不妥当的,防止和反对社员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增长,是绝对必要的。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需要采取上述作法,而应从下列办法加以防止:
(一)禁止养猪户套购粮食,自留地不要种经济作物,只允许种菜、种饲料或其他小杂粮高产作物。
我认为只要做到上述六点,对社员养猪多少可以不加限制,各户养猪有多有少,也不可能完全一样,有些有经验而又缺劳力户养猪多一些来弥补养猪少的户,并无坏处,养猪也是一种劳动,只要不剥削别人,不违反法令,不应该把它看成资本主义活动,这方面不要因噎废食。
(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应坚持中央关于私有私养公助为主,集体饲养为辅的方针。
(四)社要从贷款,帮助盖猪圈,供应饲料,赊卖仔猪等帮助贫农下中农的困难户养猪。
(五)公猪母猪应逐渐做到“社繁私养”,并逐步改良畜种。这些公母猪“公有公养”或“公有私养”都可以。
(六)现有社员母猪,不要勉强作价入社,以免杀掉,只要将所生仔猪归社统一支配就够了,价格应按照市价决定。
(七)猪粪要按肥效分等定价,过高过低都不利,粪价最好用现金计算,每月支付一次,以解决社员的零花钱。
(八)有些山区缺粮社缺乏精饲料,无法养肥猪的,城市服务部拟由食品公司,收购克郎猪转卖给平原社喂养,或在适当地点组织国家控制下的市场,由山区和平原农民自行买卖,这个办法也是可行的。
(九)国家应该尽可能把农产品加工,如榨油、碾米、磨面、做粉条、磨豆腐等交给合作社承办,使合作社能从此多得一些精饲料。
发展养猪问题关系农业增产人民生活和国家收入极大,希望各地党委加以重视,并定出计划,采取有效措施,来推进养猪事业的迅速发展。此外,还希望定出牛、羊、鸡、鸭、鹅、兔等的发展规划,并作出相应的具体措施。特别要注意人粪尿的收集和利用。农村有五亿四千万人口,每人每年的粪尿在一千斤以上,如能收集到80%,每年就有四千三百亿斤以上,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
目前我国的大中型国营农、牧场已有四百五十六处,职工约四十万人,拥有耕地一千八百万亩,拖拉机九千六百台,今年可产粮食十六亿斤,大豆二亿四千万斤,棉花四十八万担,大牲畜包括牛马驴骡等共五十万头,猪羊等小家畜二百六十一万九千头。这些数目字说明国营农牧场正在发展中,虽然在全国农牧业生产中所占比重还很小,但它是全民所有制,是我们将来农业发展的长远方向,而且是移民垦荒的最好组织形式。因此,必须加强农牧场工作,把农牧场整顿好。
几年来农牧场主要问题是如何扭转赔钱局面。经过几年来的努力,现多数农场已有利润上缴,但部分农场仍然亏本很大,今年农垦部两次召开各场长座谈会,进一步找出了赔钱根源,并发现了过去生产管理上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了整顿方案,开始收到了效果,现分别说明如下:
1、非生产人员太多,全国农牧场职工总数约四十万人,脱产干部共五万多人,占职工总数14%,有的场多至20%。
2、工资过高,附加工资不合理,全国农牧场每月平均工资四十二元,普通农牧工三十二元。再加上附加工资12.5%,则平均月工资为四十七元,普通农牧工为三十六元,这样高的工资不仅农牧场不能不赔本,而且给当地农民影响很坏。
3、严重的铺张浪费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基建投资用于非生产性建设如办公室、俱乐部、职工宿舍、灯光球场等占基建投资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就是生产性建设,如畜舍等也规格过高。
4、农场的生产管理机械地搬用工厂的一套,如八小时工作制,大礼拜小礼拜休息制等,这是违背农业生产分散性、季节性等特点的,譬如有些农场收麦子正在打场,但场未打完,下班时间已到,工人一哄而散,半小时之后暴风雨一来,把麦子打掉,谁也不负责。又如有些场的职工宿舍都盖在场部或分场部周围,这对职工的住宿、管理、教育、文化娱乐等是方便的,但对生产则极为不利,个别场职工下地干活要跑二三十里路,农场不象工厂有电车、汽车自行车可用,这样一天光跑路就得几个钟头,生产时间就不多了,因此农忙时有的生产队就得在较远耕地里打临时帐棚住宿,公家又得花上一笔钱。职工和他的家属两头吃饭,也增加了支出。
5、农场一般是实行固定工资制,这也不适宜于农业生产的特点,由于固定工资制,不是包工包产制,“管不管二斤半”,因此劳动效能就不很高,有些农场职工,看到庄稼给老百姓偷了谁也不在乎。
第二,鉴于以上毛病,在今年二月会议上除了研究增产方案外,并作出整顿农场的一些新规定,以扭转赔钱局面,而发挥国营农牧场的优越性。
1、是大大裁减非生产人员。要求从14%降到2%,动员干部参加生产,向合作社看齐。到七月间统计非生产人员已由五万多减到四万人,有一万多回到生产中去了,同时一般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也都参加了一些体力劳动,但是管理人员仍占职工总数10%,有些场已经减到5%以下,今后要再行裁减,最近北京三个国营农场已减到1.2%—1.3%,如果生产管理制度能很好改进,全国的农场都可能减到1%—2%。
2、实行低薪制。现有工资除个别调整外,一般冻结不再增加,今后吸收新工人只限于月薪平均二十元以下,经过几年以后,根据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结合工龄逐年增加到现在一级或二级工的水平,知识分子及青年农民到农场则实行学徒制或见习生制度,这样过几年后可以把高工资水平逐步降低下来。
3、要求附加工资降低。农场不同于工厂,工业附加工资是12.5%,农场附加工资也是12.5%,这是不合理的。我们要求降到7%以下。这一点建议国务院作明文规定。
4、坚决克服铺张浪费现象。今后新建场一律不准盖大礼堂、大办公室,不建灯光球场,不准买沙发椅等,职工宿舍一般采取土木草结构,只求能避风雨能御寒足矣,要规定非生产建设与生产建设的特殊的比例,力求节约开支,勤俭办场,这一方面最近已有好转。
5、农场的生产管理应力求适合于农业生产的分散性野外作业等特点。以后新建场职工工资一般应实行包工包产制,或部分发固定工资,部分由超产提成支付。现有场固定工资一时难于改变,则采取逐步过渡办法,工资的60%或70%由场方按月支付,其余30%至40%则由包工包产、超产提成中支付之,遇特殊灾害减产者另行补贴。这个制度现已在双桥农场奶牛队及一个蔬菜组试行,试行结果成绩很好,工人劳动积极性大幅度的提升,八小时工作制不讲了,早下地、晚收工、工作负责细致,产量也明显提高,估计这个制度可以逐步推广,这是农场的新改革新气象。
6、今后新建场的职工宿舍规定以一个或几个生产队为单位建立自然村。让职工家属一起住,可以自起伙食,由场方给以小量土地,允许职工家属平时种菜喂猪,搞一些家庭副业,农忙时则做临时工。这样职工便于下地生产,伙食可以减低,工资也可以逐步下降。
7、为适应农业生产的季度性,拟取消八小时工作制及农忙时的星期日制,而改为农闲时的休假制度。总之,这些制度不能机械模仿工厂的一套,这一点希望做工会工作的协助。
8、农场和生产队规模也有适当调整之必要,现在许多农场大了一些,一个农场管几十万上百万亩土地。生产队一般是一百至二百人,也大了一些,拟采取中小型农场制度,每场管三万五万多至十万二十万亩(东北、新疆平原上已建大型农场例外),农场多的地区可建立农场群,上面成立一个管理机构去管理他。生产队一般也可以五六十人多至一百人为宜,不宜太大。
9、农场应该允许搞农产品加工,如自己榨油、榨糖(在没有糖厂地方)、辗米、磨面、腊肉、腌鱼等,以减少运输力和周转层次。农场本身需要的粮食、油料、肉食等供应,应允许自产自制自用,以降低农场职工的伙食费,而便于低薪制的实行。
10、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农场也必须实行多种经营方针,以便调节农忙农闲时期的劳力使用。农场必须发展畜牧业,种绿肥,自积肥料,不要单靠化肥。牧场以畜牧为主,但要力求粮食饲料自给,避免靠外边运粮供应的不合理现象。有些农场附近有山有水,应允许农场经营林场渔场,力求避免生产的单一化。
这些都是最近几个月摸索出来的初步办法,尚在研究试行阶段,要定出完整的一套制度还要有一个过程。但一般说来方向是定了的。因为只有这样才适合于农业生产的特点,才便于农场生产的发展,才便于改变赔钱局面为赚钱局面。希望各级党委加强对农场的领导,特别要开展农场整风运动,放手发动鸣放,让正确的、不正确的,合理的、不合理的意见都鸣放出来,把农场的经营方针、生产管理工作搞好,使农场在整个农业生产中起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