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猪倌”何武山 科学养猪门道多
产品中心

“猪倌”何武山 科学养猪门道多

2025-03-06 产品中心
产品介绍

  原标题:乡村振兴奋进泸水丨“猪倌”何武山 科学养猪门道多

  “打针的部位,在耳朵平行过来的这一个位置,就是肉最多的这一个地区,不要过于打朝前多了。你摸一下,这里有个窝,这里打下去就不会流血回血了。”在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大练地街道大练地村西浪组的泸水武山养猪场里,场主何武山正在给打疫苗的工人指导着。

  2月11日、2月26日,养猪场41头能繁母猪分两批产下了480多头猪崽。在28天至29天之内,这些猪崽要接种至少6针疫苗,以预防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和补充微量元素,之后才能出产房进入保育室。

  何武山和记者说,近两年来,他通过外出学习,将批次化生产运用到养猪场,大幅度的提升了生产效率,目前,这种生产模式已经很成熟。所谓批次化生产,是通过科学控制,让后备母猪同期发情、同期配种、同期分娩,各环节都能做到精准无误,无论是50头或是100头母猪,只要是同一个批次的,都能在24小时内全部分娩完,大大节约了人工管理成本,避免了疫苗的浪费,使仔猪从产房全进全出,阻断疾病传染风险。

  “如果产房里随时都有猪生产,我们就做不到彻底的清洗和消毒,病毒就会随时存在,传染疾病的风险就非常大。所以我们做批次化生产,能做到仔猪的全进全出,这样就切断了微生物的病源,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何武山说。

  除了仔猪和肥猪,养猪场目前有9头种公猪、180头能繁母猪,每头公猪都有耳缺号,避免混群,确保种猪血缘、血统的一致性,使品种不至于混乱;而每头母猪则有耳号和档案卡,两者的字母和数字是对应的,每张档案卡都有预产日期、分娩日期、产仔数、活仔数等详情信息,而这,也成为养猪场增效降本的重要一环。

  “如果一头母猪连续两胎产不到16个猪崽,也就是说每胎猪崽达不到8个,那么这头母猪就要淘汰;每胎能达到13、14头猪崽,才是我们要留的高产母猪。所以对一头猪的身份了解是相当关键、也是相当必要的一件事情。”何武山表示。

  养猪场建筑面积4700多平方米,共有6栋猪舍,分为配怀室、产房、保育室、育肥室、公猪室等。在保育室和育肥室,每一间猪栏内都悬挂着一根铁链,这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却是何武山给小猪们精心安排的玩具,他还要根据小猪成长的不同阶段调节高度。

  “刚断奶的小猪从保育室下来的时候,个头还很小,它站起来至少要能咬到铁链最低的地方,所以铁链子的高度要适中。小猪本来就好动,假如没有玩具的话,就会一个咬一个,非常容易就打架。另外,每天啃咬铁链,还能给小猪补充微量元素。”看到小猪们欢快地玩着铁链,何武山眼里满是喜爱。

  养猪场建在山坳里的一个斜坡上,厂子四周看不到污水,圈舍外闻不到臭味。2019年养猪场从村里迁建到这里时,得益于市农业部门77万余元的粪污资源化利用补助资金,何武山安装了漏粪板、自动刮粪机,购进干湿分离设备,架设了180多米的排污管,建起了1024立方米的粪污收集池和四级沉淀池,通过干湿分离,实现了粪污的环保利用。

  “相当于抽干收集池里的水,干粪收集在一边,粪水输送到四级沉淀池,一级一级地沉淀,最后输送到农户的果园里灌溉。”何武山向记者介绍着粪污干湿分离、循环利用的过程。

  何武山的养猪之路始于2009年的五六头母猪,此前夫妻俩做过杀猪生意。为学习先进的养猪技术,何武山多次到广州、江西、湖南等地的大型养猪场考察学习,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中,提升了养殖技术水平,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实现了生猪的批次化科学生产,根据生猪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饲料的精准化配方,依据市场行情灵活养殖,养殖效益大幅度的提升。其间,也曾遇到猪价低迷,连续两年亏本经营,朋友劝他们改行养牛,夫妻俩却认定养猪目标,从未想过要放弃。

  “掌握了技术,还要对实现目标有坚定的信心,不能胡思乱想,今天想做这样、明天想做那样,我宁可十年做一件事,也不愿一年做三件。”何武山对自己的目标有着坚定的信念。

  “我跟他说过,哪里亏了我们就从哪里爬起来。我也从来就没想过放弃养猪,除非这样一个世界变了,不能养猪。”何武山的爱人杨何珍一直坚定地支持着丈夫。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养猪路上,这对夫妻档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认准一个坚定的目标,凭着一股子不认输的韧劲,何武山和妻子在2024年迎来了生猪行情的好转,实现利润一百多万元。

  养猪场的顺利发展,也带动了周边村民,许多村民在这里打工增加收入,每年临时用工达七八十人;村民们种植的玉米他全部收购;经过处理的粪水无偿提供给村里的果农;一些村民还与他购买能繁母猪,而他则负责技术保障。

  “如果这个母猪平时把它喂得胖胖的,脂肪过多了以后就会导致乳腺发育不全面,到时候母猪非常胖,其实产下来的猪崽个头是小的。这头母猪要驱虫了,你跟我回去拿点驱虫药”。大练地街道大练地村西浪组村民左杨辉从何武山手中购买了两头已配种的母猪,何武山手把手地教他,何时要给母猪增加营养,何时应该驱虫。

  采访中,“热爱”两个字,何武山一直挂在嘴边,因为对养猪这件事情的热爱,他在亏损200多万元、许多养殖户都放弃的时候,挺了过来;因为“热爱”,他在建新厂的时候就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建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养猪场;因为“热爱”,他一直在如何练好内功、增效降本上动脑筋。

  “学习跟学历无关,其实是跟我们的思想有关,如果我们的思想不进步,我们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所以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个人,才会进步。”从2009年的五六头母猪起步,到2024年出栏商品猪达3400多头,2025年何武山又有了新目标:出栏仔猪、肥猪共3500头商品猪,并且让每一批母猪平均的断奶数在28头基础上再有所提升。一路走来,“学习”,让只有初中学历的“猪倌”何武山的科学养猪之路越来越顺畅。(胡陈兰 余波华 曾德军 杨婷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