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贾雪飞:学术人生不设限——谈樊树志教授及其《重写晚明史
厂容厂貌
贾雪飞:学术人生不设限——谈樊树志教授及其《重写晚明史
2025-02-25 厂容厂貌

  2024年8月17日,樊树志教授的五卷本《重写晚明史》在上海书展与读者碰头,反应火热,不少外地读者特意为此赶来书展;2024年11月3日,复旦大学前史学系与中华书局协作举办“樊树志《重写晚明史》新书发布暨学术座谈会”,来自全国的三十余位嘉宾聚集,火热评论樊树志教授的学术研讨及《重写晚明史》的出书价值。作为樊树志教授的学生和《重写晚明史》的责任编辑,感动和震慑之余,再度对樊树志先生及其研讨表明最大的敬意!

  樊树志教授是新我国培育的第一批前史学家。从1962年留校任教起至今,可以说,他六十余年的治学阅历同步表现了国家七十余年弯曲但光辉的展开进程。

  从留校任教到1990年代的经济史研讨。樊树志教授本科毕业论文以漕运为题,1962年他宣布在《学术月刊》的论文《明清漕运述略》是他本科论文的一部分,也是他得到陈守时教授认可的学术“学步之作”。但1950年代到1970年代前期,政治运动不断,学者投入到研讨的时刻也极端有限。1977年康复高考后,他为给本科生开设“我国土地联系史”课程,写了具体的讲稿,后又花了几年时刻修正充分成五十万字的《我国封建土地联系展开史》。一起,跟着国门翻开,对经济展开,特别明清江南经济的研讨成为学界的一个热门,夙有经济史研讨堆集的他,在1981年投入对明清江南市镇的研讨之中,并在许多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根底上,经过多个市镇的个案研讨,敏锐地观察到明清江南市镇经济展开背面的人力、技能、交易与社会经济变迁,著成《明清江南市镇探微》,这今后充分完善成五十余万字的《江南市镇:传统的革新》。

  樊树志教授曾说,他“真实谈得上做学问,确实是在五十岁今后了”。这是他的谦辞,他指的是做学问渐至佳境。出生于1937年的樊树志教授,五十岁今后也便是进入1990年代之后。此刻的他,以《万历传》和《崇祯传》的编撰为标志,开端转入晚明政治史的研讨和写作之中。这一时期,他学术研讨的效果顶峰便是2003年出书的《晚明史(1573-1644)》。在世纪之交的前后二三十年,跟着我国革新敞开的不断深化和与国际往来的日益频频,学术界也同步出现出空前的昌盛和思维的活泼。彼时,比方伊懋可、黄宗智、黄仁宇等学者的研讨,及西方以年鉴学派为代表的各前史研讨作品纷繁被国内引进、翻译出书,这让国内学者在铺开视界的一起,深深被新的研讨视角所启示,开端酝酿建立在自我学术布景之上的、安身全球展开的我国前史研讨。可以说,这一段时期,既是樊树志教授此阶段的研讨布景,也是他的丰实、老练自我研讨系统的实际根底——他一方面在江南经济史研讨方向上完结自我打破,完结《江南市镇:传统的革新》的编撰,另一方面完结了八十万字的《晚明史(1573-1644)》。

  从2004年6月28日他在《解放日报》撰文,第一次揭露提出“晚明前史大变局”之说,到2015年《晚明大变局》的出书,是他学术上再一次的打破和格式的全体提高。正如唐力行教授所点评,樊树志教授“始终是学术前沿的引领者”。无论是他2004年就提出“晚明前史大变局”这一新的学术结论,仍是2005年在对江南市镇的研讨中看到了传统的革新,他深沉的学术功底、广大的学术视界和重视社会民生的学人知道,让他一向保有一种学者的敏锐性和前瞻性。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二十年,是咱们国家的经济高速起飞、社会超车展开的二十年,也是国人文明自傲高涨老练、科技人文提高到与国际高水平比肩的二十年。2024年,在人类社会徜徉于国际前史变局的十字路口时,樊树志教授以五卷本《重写晚明史》出现晚明时期我国从前面对的前史机会和失去展开的前史教训,信任读者见仁见智,会借前史之光照亮咱们的行进之路,会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前史变局中铆定归于咱们的成功之路。

  从革新敞开到世纪之交,跟着国际学界日渐亲近的往来和丰盛的国际学术效果爆炸性的涌入,国内学者们开端从问题知道、概念术语、办法逻辑、理论建设等层面反思学术研讨,并以兢兢业业的求索和脚踏实地的精力,促就了社会经济史研讨的昌盛年代。完好且深度介入这个前史进程的樊树志教授,在这样的一个进程中形成了自己“敞开且开辟”的学术精力。

  1980年代开端,作为复旦大学前史系的教授,樊树志频频参与了同国际学者的互动、互访,以及与之展开的协作研讨。比方1980年代初期,他屡次招待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森正夫比及复旦大学的拜访;1983年在森正夫对复旦大学进行长时间拜访的六个月内,他们与伍丹戈教授组织成三人研讨会,定时评论明代江南官田与民田问题;1986年6月至12月,他作为沟通学者至日本关西大学拜访,期间应邀至东京大学、大阪大学、名古屋大学、神州大学作学术演说,并参与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讨所“明清班”的研讨活动等。

  正是因为樊树志教授从仔细治学之初就有着开阔的学术视界,所以从1987年的《明清江南市镇探微》一书开端,他的作品就以坚实史料功底和敞开的国际视界为特征,享誉学界。诚如黄敬斌教授所点评,《明清江南市镇探微》“较早跳出了生产联系更迭、‘展开或阻滞’两分的问题知道,以村庄的都市化(城市化)、区域和国内市场网络的结构与功用作为证明重心,然后真实的完结了明清经济史问题知道和研讨思路的转型”。“这与他活跃学习和吸纳国外我国史研讨的理论和办法,因此在研讨中较早翻开视界、建立起国际化的学术视界是分不开的。”

  2015年出书的《晚明大变局》是樊树志教授国际化学术视界的代表作品。书中,他鉴别学习、吸收融汇国际学界最新效果根底,提出了全新的学术结论。是书广征博引近年欧美、日本学界的作品,反省剖析,从六个方面论说证明了晚明时期出现的前史大变局——“‘海禁—朝贡’体系的打破”“卷进全球化交易的浪潮”“江南市镇:多层次商品市场的昌盛”“思维解放的潮流”“西学东渐与放眼看国际的先进我国人”“新气象:文人结社与言辞”。该书以全球史的视界,将晚明社会置于国际前史的进程中评论,激起学界和国人的共同重视和长时间评论。

  2024年10月,樊树志教授就五卷本《重写晚明史》承受各个媒体采访时说:“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航海家发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人类前史进入了簇新的年代,成为欧洲中世纪走向近代的转折点——此前在欧洲人心目中,国际经济史是以我国为中心的。从这个含义上讲,我国与欧洲的近代化简直同步,或许可以说晚明是我国近代化的发端。”“16到17世纪的晚明,在经济、社会、文明、思维各方面发生了剧变,出现了新现象、新要素、新打破,一言以蔽之,近代化已初露端倪。” 米寿之年的樊树志教授,把晚明的我国放入展开着的国际中加以调查,如数家珍地叙述晚明在交易、文明、思维方面出现的新现象。“我国的近代化起步,与欧洲简直同步,但因为种种原因步履维艰,夹杂着阻滞甚至后退,逐步掉队”,他苦口婆心地说,尽量如实地出现前史,以之启示后人的考虑,“这或许便是前史研讨的含义地点”。

  关于樊树志教授五卷本《重写晚明史》,读者最直观的感触是波涛浩荡的庞大叙事——230余万字、五卷篇幅,书写了晚明自嘉靖中期到南明小朝廷毁灭间一百余年的前史。

  了解晚明史研讨的读者知道,与比方李文治、谢国桢等研讨晚明的学者不同,樊树志教授对“晚明”的界定为1573-1644年,也便是万历元年至崇祯十七年。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样挑选,一是便于研讨,二是契合国际近代史展开的逻辑。但在《重写晚明史》中,其包括的前史时段在本来界说的“晚明”根底上前后各延伸了三十年——为了把万历初年张居正决心进行的吏治和经济革新的布景交待清楚,全文从嘉靖中期内阁争斗和迭代讲起,让读者对新政革新血雨腥风的政治布景和张居正怎么从热血青年转变为工于策略的政治家有一个全面的知道;而全书结束以写下“冲冠一怒为红颜”名句的江南名士吴梅村的人生为切入点,循着他的际遇和视界看明末清初的世事替换和世道人心,以“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来宾,眼看他楼塌了”的悲惨余音作为全书收尾,启示读者对晚明前史,甚至整个人类前史的无尽考虑。

  “跟着学术的堆集,学者应该不断打破自我”,樊树志教授如是说。从《明清江南市镇探微》到《江南市镇:传统的革新》再到《江南市镇的前期城市化》,从《晚明史》到《重写晚明史》,樊树志教授一向在不断地完结打破自我,不断地打破“天花板”,将学术研讨进行到最高处。

  在不断完结自我学术打破的一起,樊树志教授心心念念的另一件事就期望青年学者能打破碎片化研讨的牢笼。他曾借用《前史学宣言》所指出的当今研讨者的通病——越来越限于专业化、碎片化的研讨,视角日益狭窄而不自知,对长时段的庞大叙事嗤之以鼻——来表达他对当今碎片化研讨的忧虑:因为碎片化研讨过于琐屑偏僻,逐步流于自说自话,无法在学术平台上引起争鸣。他要以《重写晚明史》向庞大叙事的前史研讨问候。

  《重写晚明史》确实是一部庞大叙事的史学模范——全书在导论《晚明大变局》之下,按年代次序分四卷展示万历时期的新政革新(《新政与盛世》)、天启一朝的党争之祸(《朝廷与党争》),以及崇祯朝从内忧外患到王朝毁灭(《内忧与外患》和《王朝的终点》),前史的纵深感和年代的延展足以撑起庞大的前史场景;一起,全书包容了比方经济史、政治史、准则史、文明史、学术思维史、中西文明沟通史等研讨范畴,触及几百种各类史书、文集、方志、笔记、研讨作品等中心参考文献,范畴的广大和史料的丰盛,为庞大叙事填充了丰厚的细节和鲜活的场景。

  樊树志教授在八十余高龄后,以一己之力完结二百余万字的巨作《重写晚明史》,他在治学上的不懈努力,他将学术融入生命,让每一个知道他的人都对他肃然起敬;他八十余坚持强壮的脑力,继续的膂力,让每一个知道他的人都仰慕不已——“不断打破自我”“人生不设限”,樊树志教授做到了,这不也是他给咱们的极大鼓励吗?

  在最近的专访和学术评论会中,许多媒体注意到樊树志教授从前谈到过的“作业便是最好的摄生”这句线日的秦淮河畔。当天,我和师妹陪樊教师到南京进行一场关于《晚明大变局》的学术讲座,下午抵达南京后,忙里偷闲到夫子庙怀古,出来后在河畔小坐闲谈。谈到许多读者都在问樊教师的“摄生”的诀窍。樊教师笑:我哪里有摄生?!对我来说,作业便是最好的摄生。我和师妹也大笑。我顺手拍了一张樊教师仍在笑着的相片,并发朋友圈:樊教师说,作业便是最好的摄生。

  樊树志,复旦大学教授,致力于明史、明清经济史的研讨。代表作品有:《重写晚明史》《江南市镇的前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我国史》《国史十六讲》《崇祯传》《万历传》等。

  闻名前史学家樊树志教授,以两百余万字、三百余图,鲜活再现晚明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变化,精心描绘令人回肠荡气的前史长卷。

  闻名明史学者樊树志教授用五卷两百余万字图文篇幅,以全球史的大视界和生动鲜活的细节描写笔法,生动描绘了晚明跌宕起伏的前史长卷,出现晚明社会在政治、经济、思维、文明等方面的前史大变局。

  本套书图文双色排版,是完好版《重写晚明史》初次与读者碰头。樊树志先生从嘉靖中期内阁替换落笔,以清初吴梅村“忍死偷生廿余载”的懊悔余音收尾,用详尽的史料和前史学家的深沉学养见地,向读者婉转叙述晚明这段令人回肠荡气的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