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张掖日报数字报刊平台
产品中心

张掖日报数字报刊平台

2025-03-27 保育料
产品介绍

  2024年,甘州区立足建设“一屏三地”功能定位,以“强科技”行动为牵引,着力建平台、强主体、抓成果、促转化、引人才、争项目,全力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工作再上台阶。

  甘肃奥林贝尔生物科技集团是一家专业致力于农牧动保产品、生物工程菌剂、微生物肥料、无抗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植物生防功能工程菌剂等产品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现已形成年产2000吨抗菌肽和生物工程菌剂及30万吨生物饲料的生产规模。2024年9月,公司成功再添两项农业应用领域生物农药初创发明专利,为集团公司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赢得更大优势。集团执行副总裁石亮说:“公司将聚焦农牧业关键核心技术瓶颈问题,专注产业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研发生产各类农用微生物菌剂、动物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农牧动保等产品,牢牢把握健康有序、高水平发展这一第一个任务,为本地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甘肃德光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业科研开发、玉米杂交种繁育、玉米新品种推广及农业生产资料销售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型非公有制企业,近三年累计投入科研资金2021万元,研发出玉米高抗病性、高配合力的骨干自交系G2281、G2292,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性强、抗倒伏杂交玉米新品种20多个。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科学技术创新的关键要素。在多年的发展中,甘肃传祁乳业有限公司依托各类(人才)创新平台,受理转让专利12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6项,研发升级新产品12款,逐步扩大企业在乳制品行业内的品牌效应。甘肃传祁乳业张掖乳品厂副厂长韩学明说:“公司充分的发挥企业聚集人才主体作用,继续依托专家工作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计划培育骨干人才6名、员工100多人次,逐步提升企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甘州区依托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壮大后备企业“蓄水池”。目前,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08家,认定省级科学技术创新型企业48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8户。同时,以各级科技项目为抓手,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立项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9项,争取项目资金614万元,储备2025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3项。持续释放高能级平台创新集聚效应,发挥甘肃奥林贝尔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甘肃前进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张掖兰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引领作用,新打造各类市级科学技术创新平台10家。推选市级科学技术创新人才15人、“银龄”科学技术人才10人,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4人、科学技术人才121人。

  民乐讯 近年来,民乐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围绕推进“强科技”行动重点任务,将科学技术创新作为高水平发展的关键引擎,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不断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促进科学技术工作创新发展,有力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环境一直在优化。制定出台《民乐县促进科学技术创新若干措施》《民乐县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包容普惠创新标杆指标创建方案》,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抓联企业制度,扎实践行“包抓联”“白名单”“六必访”等制度,聚焦企业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协同发力,确保包容普惠创新指标不断争先进位,至目前为企业化解难题36件。同时对接细胞库建设项目,承接崖州湾西北创新基地建设调研活动,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

  平台布局更加合理。聚焦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以提高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为目标,积极培育科学技术创新平台。鼎信陇源被认定为市级科技公司孵化器,青龙管业被认定为张掖市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探讨研究应用创新联合体。

  主体培育持续壮大。持续优化梯次培育体系,邀请省科技厅三方机构对企业组织“一对一”指导服务,持续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学技术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成长壮大,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科学技术创新型企业6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2家。

  成果转化成效显著。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交流,促成科学技术合作8项,转化应用科技成果35项,认定技术合同交易额6.7亿元,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1件,完成新产品查新10个。参加第二届成果转移转化暨融资需求对接会,发布科技成果5项、技术需求3项,路演优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项,达成合作意向5项。锦世化工、华瑞农业获全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政策奖励,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益唯森获全市第一届科学技术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青龙管业获优秀奖。

  人才引育效果明显。加大科学技术人才引育力度,引进科学技术人才88名、“科技专员”8名、外专人才2人,助力企业创新发展。配备科学副校长38名,把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开展科技特派员培训、观摩活动,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惠农服务,指导培训群众1万人次,持续提升服务能力;诚泰本草种业被认定为市级中药材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组织部分重点企业的13名赴陇南徽县考察学习,着力破解县域内规上企业对科学技术研发费用潜力挖掘不深、实际操作方法不多等难题。举办参加各类科学技术创新培训活动20多场次,培训700多人次。(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