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黄河“几”字弯的村庄复兴新途径:生态与工业双赢
杏彩平台登录
黄河“几”字弯的村庄复兴新途径:生态与工业双赢

  中新网巴彦淖尔3月4日电 题:黄河“几”字弯的村庄复兴新途径:生态与工业双赢

  初春的乌拉特草原银装素裹,坐落黄河“几”字弯顶端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经过“黄芪羊”全工业链打造与“异地借牧”生态饲养形式立异,走出了一条生态维护与经济开展偏重的复兴之路。

  在乌拉特前旗“黄芪羊”工业园内,现代化饲养棚圈规整摆放,工人们正用科学配比的中草药饲料喂食羊群。而在200余公里外的乌拉特中旗,牧民斯庆巴特尔家的300多只绒山羊正在农区的玉米秸秆地里清闲寻食。

  乌拉特前旗是内蒙古27个国家存案的革新老区之一,肉羊饲养是这儿的支柱工业之一,肉羊饲养量到达460万只,年加工能力到达50万只。别的,这儿黄芪年栽培培育面积6万亩,总产量高达5.8万吨。

  近年来,当地在紧邻乌梁素海的西山嘴农场建造“黄芪羊”饲养园区,带动周边村组建立饲养合作社,建造饲养小区,经过“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开展形式,带动农户开展“黄芪羊”特征饲养工业,并以订单收回、保管代养、务工工作、科技训练等方法助农增收。

  据乌拉特前旗西山咀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蒙山介绍,“黄芪羊”在农户家放养两年半后,会被转移到园区,进行半年会集饲养,期间首要食用含黄芪、红花、枸杞等12种宝贵中药材秸秆的配方饲料。

  “吃特制饲料养出的羊,肉质紧实、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商场行情报价比一般羊肉高。”李蒙山说,项目施行后,黄芪秸秆归纳使用率进步至85%,现在带动周边5个老区村组开展饲养。

  在乌拉特中旗希博图嘎查的玉米地里,300多只绒山羊正清闲啃食秸秆。牧民斯庆巴特尔算着“生态账”:“经过‘异地借牧’,租借农区80亩秸秆地,保羔率近100%,饲养本钱下降,自家牧场还能安居乐业。”他口中的“异地借牧”,正是当地破解生态困局的立异方案。

  面临3900万亩草原中60%存在退化危险的严峻形势,乌拉特中旗发动“异地借牧”方案。每年10月至次年4月,30万只羊南下农区,使用180万亩犁地秸秆资源,为草原赢得6个月休牧期。

  “这完成了三重循环。”乌拉特中旗副旗长王云解析道,“北繁南育”处理牧区饲草缺少,“南草北饲”进步秸秆使用率,“北肥南施”让羊粪还田添加地力。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配套出台饲草料调运补助方针,对严格执行草畜平衡的牧户,按调运半径给予每吨160元至200元补助,最高每户补助50吨的运费,惠及6个苏木镇牧民。

  在乌拉特前旗,“黄芪羊”既科学有用使用了黄芪的地上部分作为配方饲料,将栽培业的副产品变废为宝,添加当地栽培户的收入,又进步了羊肉质量,带动饲养户增收。

  “此举缓解了乌梁素海周边草牧场载畜量过高的问题,还能够吸纳周边很多村庄充裕劳动力,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完成工作、添加收入。”李蒙山说。

  而在乌拉特中旗,生态账本数据更加亮眼。“异地借牧”方案施行3年来,全旗草原植被盖度进步35个百分点,产草量进步50%以上,秸秆资源化使用率超90%,农田有机质含量均匀添加15%。

  王云介绍,关于牧户来说,农区气候温暖,羊群不必经过掉膘抵挡冰冷气候,玉米、葵花等农作物收成后的秸秆能为其供给饲料,既缓解自家牧场压力,又保证了家畜膘情。

  “关于农户来说,地里的秸秆不只不必消耗人力、物力去处理,还能租出去挣钱,牛羊啃食秸秆时分泌的粪便相当于给农田上了有机肥,进步了畜禽饲养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使用功率。”王云说。

  “两种形式异曲同工,都在探究生态优先、绿色开展的新途径。”在巴彦淖尔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岳荣看来,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多重进步,为边疆地区村庄复兴注入耐久动力。(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告发电话: 告发邮箱: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