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们国家科技进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无法替代的重要贡献。更多简介 +
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体系包括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点部署科研专项、科学技术人才专项、科学技术合作专项、科技平台专项5类一级专项,实行分类定位、分级管理。
为方便科研人员全面快捷了解院级科技专项信息并进行项目申报等相关操作,特搭建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了解科技专项更多内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建于北京,1970年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大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与人文学科的研究型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始建于1978年,其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实行“科教融合”的办学体制,与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面共有、共治、共享、共赢,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独具特色的研究型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简称“上科大”),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2013年经教育部正式批准。上科大秉持“服务国家发展的策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办学方针,实现科技与教育、科教与产业、科教与创业的融合,是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了解到,经过多年努力,该院甘肃省极端环境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成功从各类极端环境中收集6300余株微生物种质资源。这些种质资源将有力推动我们国家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刘光琇介绍,我国极端环境微生物研究起步较晚,资源分布状况不明晰,研究不够深入,开发利用程度较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的干扰,极端环境微生物种质资源面临着减少现状,保护和挖掘极端环境微生物种质资源意义重大。对此,研究人员于2019年开始建设甘肃省极端环境微生物种质资源库。
记者了解到,几年来,研究人员从我国各类极端环境如冰川、冻土、沙漠、盐湖收集微生物种质资源,截至目前,库存菌株总数达6300余株,按功能分为抗氧化微生物、产抗菌物质微生物、耐辐射微生物、固沙微生物等,其中还包括了搭载到中国空间站并完成舱外暴露实验返回地面的极端环境微生物菌株。
据介绍,为了适应低温、高温、高盐、高压、强辐射等恶劣生存条件,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形成了独特的生理功能及代谢特征,是研究生命起源的理想生物。它们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特殊功能,在医药、食品、农业、化工、环保等领域存在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实验室研究人员正在对这些珍贵菌株进行分类研究。
甘肃省极端环境微生物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威研究员和记者说,极端环境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已与国内外20多个科研团队共享了菌株资源,在活性天然产物研究、低温酶分离、中药材生态种植、污染水体修复、原油降解复合菌剂研发、土壤改良等研究方向开展了合作研究。“资源库的服务功能初见成效,在推动极端环境微生物研究和应用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了解到,经过多年努力,该院甘肃省极端环境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成功从各类极端环境中收集6300余株微生物种质资源。这些种质资源将有力推动我们国家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刘光琇介绍,我国极端环境微生物研究起步较晚,资源分布状况不明晰,研究不够深入,开发利用程度较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的干扰,极端环境微生物种质资源面临着减少现状,保护和挖掘极端环境微生物种质资源意义重大。对此,研究人员于2019年开始建设甘肃省极端环境微生物种质资源库。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几年来,研究人员从我国各类极端环境如冰川、冻土、沙漠、盐湖收集微生物种质资源,截至目前,库存菌株总数达6300余株,按功能分为抗氧化微生物、产抗菌物质微生物、耐辐射微生物、固沙微生物等,其中还包括了搭载到中国空间站并完成舱外暴露实验返回地面的极端环境微生物菌株。据介绍,为了适应低温、高温、高盐、高压、强辐射等恶劣生存条件,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形成了独特的生理功能及代谢特征,是研究生命起源的理想生物。它们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特殊功能,在医药、食品、农业、化工、环保等领域存在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实验室研究人员正在对这些珍贵菌株进行分类研究。甘肃省极端环境微生物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威研究员和记者说,极端环境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已与国内外20多个科研团队共享了菌株资源,在活性天然产物研究、低温酶分离、中药材生态种植、污染水体修复、原油降解复合菌剂研发、土壤改良等研究方向开展了合作研究。“资源库的服务功能初见成效,在推动极端环境微生物研究和应用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下一篇:【光明日报】北京谱仪III实验发现与胶球特性一致的X(2370)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