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支持、科技引领下,生猪产业成为徽县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不仅鼓起了农户的“钱袋子”,也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在省、市、县推动畜牧业高水平发展的浪潮中,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以打造百万头生猪产业强县为目标,积极探索生猪生产新路径,通过政策与科技,全链驱动模式推动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奏响了一曲“三农”田园牧歌。
在徽县银杏树镇马庄村智源农业生猪现代化养殖场内,一排排猪舍整齐排列,自动投喂设备有条不紊地运作着,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生猪在宽敞、干净的圈舍里悠然踱步。
“以前养猪全靠自己摸索,规模小,效益也一般。这几年县里政策好,不仅给予了资金支持,还派专家前来指导,现在我的养殖场规模扩大了好几倍。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让成本降低了,生猪的品质和产量得到提升了,收入也大幅度增长。”甘肃徽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润宝说。
“徽县坚持保护为主,短引长育原则,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对八眉猪、青泥黑猪等地方猪种资源的保护。同时,借助国家级生猪产业顾问组和陇南市畜牧养殖专家工作站的力量,优化服务保障,建强良种繁育场。目前,全县人工授精母猪受胎率提升至98%以上,平均产仔数提高到10头以上,建成25个生猪人工授配点,每年向社会提供猪12万余份。”徽县畜牧兽医站负责人蔡应生介绍。
在扩规增量方面,徽县立足于自身优势,锚定“打造百万头生猪产业强县,构建10亿元生猪产业集群”目标,依托“甘味”生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采用多种补贴模式。2024年,累计投入1245万元财政资金支持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外引内培”,培育了众多生猪养殖经营主体,建成多个万头以上龙头养殖企业和国家级、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新建规模化生猪养殖基地,同时谋划推进多个养殖基地项目建设。此外,徽县兴疆牧歌养殖有限公司的转型升级、甘肃兴疆牧歌农牧有限公司核心育种场项目的建设,为徽县生猪繁育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政策支持、科技引领下,生猪产业成为徽县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不仅鼓起了农户的“钱袋子”,也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走进中康利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饲料厂,一排排高大的筒仓映入眼帘,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机器人手臂正高效地进行饲料码垛作业,中控室的操作员则精准操控着投料、粉碎、混合、制粒、打包等全流程生产环节。
“公司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一期10万吨饲料生产线已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公司围绕饲料全链条发展思路,按照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的理念,新建了年产30万吨的饲料生产线。下一步,公司将继续通过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推动形成集粮食仓储、养殖、饲料、屠宰冷链于一体的循环发展产业链。目前,5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已启动,预计今年建成投产。”中康利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徽县的生猪产业已逐步构建起集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加工、有机肥生产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近年来,徽县将生猪产业列为全县农业发展的重点特色产业之一,按照“规模养殖、龙头带动、种养循环、融合发展”的思路,制定了百万头生猪强县建设规划。
在聚焦延链、补链方面,徽县不断的提高生猪产业质效。利用丰富的农作物种植资源,建成畜禽配合饲料生产基地和饲草加工厂,健全饲草体系。同时,积极地推进生猪屠宰标准化创建工作,开工建设大型生猪屠宰场,提升生猪屠宰、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能力,全县生猪产业加工转化率达到53%。此外,通过实施品牌强牧战略,打造特色产业品牌,极大的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如今,徽县正逐步形成以“六场”,即育种场、饲料厂、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肥料厂为载体的“百万头十亿级”现代化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通过全链驱动的模式,徽县生猪产业正朝着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方向稳步迈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